游戏介绍
别人在痛苦之中沉默不言,上帝却让我说出我的烦恼
《Elegie(悲歌)》改编自《玛丽恩巴德悲歌》,用游戏化方式写诗,用音符感受诗,用诗感受歌德。
-对原诗作了完整翻译
-参考巴赫及同时期音乐家、作曲家作品
-自由的游玩体验
-无负面反馈
-多结局
游戏操作
-鼠标单击开始游戏
-双手放于键盘DFJK
-享受你的诗
演示视频
游戏下载
百度网盘下载
1111
复制
小组成员
策划:何骋、李永齐
程序:曾谢成、黄展仪
美术:黄展仪
创作阐述
创作表达
在本次课程当中,“玛丽恩巴德的悲歌”算是比较热门的改编选择。在课后的讨论当中,“恋童”“变态”“无法理解”等等类似的语言是我听见最多的评价。
而在我看来,跨越年龄的单恋是纯洁美好的情感。可在我翻阅历史资料后 ,发现歌德爱上的这位女子,在知道歌德想与她成婚之后,是用愤怒与离开对待。所以,如果将这样的情感故事传为佳话,也是对于歌德的一种误解。对于歌德,这算是一次考验,一次教训。所吸收的经验反哺了他后来的创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款游戏,让玩家体验《玛丽恩巴德悲歌》这首诗真正的表达,解除偏见与误解。
机制创意
“让玩家理解诗句”是我们的游戏制作目标。
我们所选的方法是,让玩家以歌德的身份,去创作这首诗句,从而理解诗句的情感。将音乐中“读谱演奏”的行为方式,和打字中的“自由写作”进行结合。
既定的可书写空格(图中白色正方形),来给予玩家“自己创作”的假象。利用“谱面得分规则”和“空格的排布”来设计关卡。用游戏机制翻译诗句的内容传递情感
幕后设计
故事核心
游戏最终会根据玩家的得分,进入三种不同的游戏结局;三种结局中共同暗示的信息是,玩家扮演给予歌德灵感的上帝。让玩家以合理的方式代入游戏的世界之中。
-高评分结局意味着,玩家作为上帝,让歌德的创作能力回到手中。
-中评分,上帝指引歌德,但是歌德沉溺情感之中,不愿直面问题。
-低评分,上帝抛弃了歌德,剥夺了他的创作能力。
诗句创作
我们的诗句创作结合了 巴赫 和 德彪西 的音乐作品。让玩家以打字的方式写下诗句,却也能感受到诗句中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句中的情感。
所以创作中,谱面设计是十分关键的。但基于技术问题,我们砍掉了一个重要机制——预制铺面。
也就是在无限制的空格中,增加被限定的字符;类似传统音乐游戏,需要打出规定的字符,否则不得分。
这样的机制引入,结合诗句的各个章节,从完全自由创作—遇见她,开始出现预制—完全被占据,大量预制—最终放下她,回归自由创作,让游戏关卡随着诗句情感故事而变化。
视觉设计
我们坚持使用德文作为游戏的原生文字(由于组内无人会德语,暂用Google翻译)。这也是集中于“让玩家解除误解”的目标,让玩家以原生态的方式代入。
同时,美术上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和灰度较高的颜色块为背景。让游戏视觉上符合“诗”的体裁特点:“朦胧,意识流,在意象中蕴藏表达情感”。
左边的是铺面,隐藏在图画之中,中间是打字机书写界面和玩家的按键提示,右边是抽象化的倒计时,每一行可书写的时间限制。玩家需要学会读谱子,思考排列组合,快速反应。
十分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希望你玩的愉快!!!开心快乐组敬上
视觉设计很有趣 游玩体验很棒 多结局的设计也很有意思
很欣赏“让玩家自由创作”这一设计理念!多结局设计得费不少心思hhh。作为音乐爱好者,这款游戏会让我想沉浸进去,后半段自由改谱之后听起来不那么和谐,可以用一些乐理构造修正一下,让玩家在听觉感受上更愉悦~
机制看起来好棒!模拟作诗的过程设计让人很能沉浸地感受歌德当时的心境,非常有交互艺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