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色扮演的类别
1.1传统意义上的角色扮演
关于角色扮演,在社会学理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取向,分别是衣阿华学派的“结构角色论”和芝加哥学派的“过程角色论”。结构角色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与地位相关的社会期望所决定的,而过程角色论则强调,角色是通过互动创造的,而互动是一个过程,因此只有从动态、从角色扮演的全过程来分析角色,才能建立合理的角色理论,因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角色并不是单纯的“角色行使”,而是一种“角色扮演”或“角色创造”。结构角色论强调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过程角色论强调角色在社会中的“互动”。
1.2电子游戏的角色扮演
在电子游戏中,玩家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激发,玩家更少去被动地对刺激作出回应,而是主动发起探索和交互,这使得电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行为与社会学上现实世界中的角色扮演存在区别。
1.2.1与游戏程序互动的角色扮演
在单人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单人部分中,玩家会有假装自己正在扮演游戏规则中存在,或不存在的某个虚拟角色,同时为他们的角色创造个人历史和丰富的内心活动,之后将自己的思想投射在单人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将自身创造的规则与单人电子游戏原本的规则融合,进行角色扮演的行为。
通常,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扮演指定的角色,如《神界:原罪2》中,玩家初始可以选择扮演希贝尔、烈焰王子等预设角色;《开拓者:正义之怒》中也有陶琳、索达拉等预设角色;《最终幻想3》等JRPG中虽然通常只能使用固定角色,但玩家可以自定义主角的名字以赋予其不同的身份。游戏也常常提供有自定义角色的功能,便于玩家塑造更加贴近理想形象的自己。

受制于目前的计算机技术,玩家与游戏互动进行的角色扮演不可能完全达到玩家的预期,但玩家依然可以通过个性化创造角色、有选择地与NPC交互、利用游戏机制等方法来最大程度优化角色扮演的体验。而且相较于与玩家互动的角色扮演,与游戏程序互动的角色扮演更加隐私、更加容易让玩家在扮演中投入真实的情感。
1.2.2与玩家互动的角色扮演——以《最终幻想14》为例
相比于目前仍处于“人工智障”阶段的计算机程序,在网络游戏的规则下玩家与玩家借助彼此的游戏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的行为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创造性。在人和人的互动中,玩家可以更自由地使用语言、动作、技能等一切游戏中可以使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必受制于程序设定的有限的回应,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游戏设定的机制,而可以将它们结合创新成新的、更有利于展现角色特性的表达方式。
在一些MMORPG中,玩家与玩家之间互动的角色扮演已经达到融入并超越了游戏本身的设定和范畴。如《最终幻想14》中,官方鼓励玩家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行为(下文简称为rp),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而在游戏中,rp成为了平行于剧情、战斗、养成等系统的独立玩法。


游戏中的rp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融入游戏世界观设定,只侧重于使用角色“虚拟身份”的角色扮演,在《最终幻想14》中,这类角色扮演通常表现为街头卖艺、夜店、课堂、树洞酒吧、占卜店、舞台剧等形式,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为七海小镇。七海小镇脱胎于七海话剧团,在召集了数量庞大的同好爱好者后,玩家们在游戏中利用房屋装修系统建立了庞大且极富可玩性的玩家社区七海小镇,小镇中包括话剧团、乐团、舞团等团体,以及鬼屋、密室、跳跳乐等娱乐设施。在这一种rp中,玩家并不考虑角色在扮演时是否符合游戏的背景设定,甚至会利用游戏的bug来达成一些有助于rp的效果,如利用bug进行家具布置,建造原本无法在游戏中展现的景色。游戏本体在此时反而更近似于一个工具、平台,供玩家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还有社交。

而另一种rp则要求玩家深度融入游戏设定中的世界,言行举止都要符合游戏的世界观和角色的设定身份,这种rp通常因为其重度角色扮演的特点,又被称为重rp。为了便于玩家们在遵守游戏世界规则的前提下合理地展开互动,重rp的表现形式在游戏中通常是玩家开设的“酒馆”,而重rp的角色常见为酒馆老板、独行或有伙伴的冒险者、流浪的琴师、旅行的舞女等符合游戏世界观的角色。通常,角色因为某个理由(投宿、休息、工作等)进入rp环境,在其中遵循自己的身份和游戏的规则行动,并受到一些行为上的限制,比如不能随便跳上酒馆的桌子、不可以对其他客人兵刃相向、不可以口出污言秽语,最重要的是,角色的言行要符合角色的身份——扮演眼睛受伤的冒险者时,玩家不可以有通过视觉辨认环境的行为,扮演贫穷的工匠时,玩家不可以随便掏出大量的金钱,异乡人如无合理的理由,不应当展现出对本地文化的熟悉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所有角色不能表现出任何对游戏之外的现实世界的了解。在重rp中,玩家的角色扮演行为其实更接近在单机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行为,两者都恪守着游戏的背景设定,只是重rp在交互和游戏机制上用人人交互部分替代了人机交互,获得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多样化的反馈,其自由度高于单机游戏的人机交互,但由于还是要借助游戏程序,所以自由度低于TRPG、LARP的角色扮演形式。

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角色扮演行为,在进行角色扮演的团体以外的成员看来可能都是困惑的,是什么促使玩家进行这些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行为的呢?个人认为,电子游戏内的角色扮演行为是玩家达到自我实现的一种方法。
2、自我实现理论
2.1自我实现理论简述
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类的需要可分为匮乏性需要和超越需要。在生活取向上,受匮乏性需要支配的个体表现出对与需要相关物体的关注,以及对与需要无关物体视而不见的匮乏性知觉。受超越需要支配的个体表现出对周围一切事物予以同样关注的存在知觉。此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天生有一种实现趋向,指引个体朝向自我实现。
2.2自我实现在角色扮演中的体现
2.2.1展现玩家本人的真实形象
根据调查《FF14种族小调查》的结果,在游戏《最终幻想14》中,玩家最倾向于将游戏角色视为与自己相关的形象,其中又以“理想中的我”占最多数。

而将玩家取向与角色认知交叉分析时,则可以发现性少数群体及furry爱好者中,将角色视为“理想中的自己”的比例有显著提升。

在游戏世界中,玩家在现实世界的社交关联被切断,在这样的环境下,玩家更容易释放自己的内在天性,做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在现实中表达诉求受到压抑的少数群体,在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因为可以相对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相较于大多数普通玩家,更加容易展现真实的自己。
2.2.2超越现实的形象
在现实世界中,玩家受到现实世界规则的束缚,而在游戏世界中,玩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些现实世界的规则,超越现实中的边界,比如改变自己的性别、尝试现实中没有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成为现实中无法成为的人物等,达到超越现实的自我实现。 根据另一份调查《对FF14玩家社交互动行为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玩家的游戏角色和玩家真实性别并不是绝对对应的,问卷调查中的男性玩家有七成选择了女性,女性则有四成选择了男性。



而玩家在角色代入感方面并没有受到角色与真实性别差异的明显影响,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玩家并不是出于对角色外形的喜爱而选择了与自己性别相异的角色,性别的改变也是他们角色扮演的一部分。


3、电子游戏中角色扮演的局限性
3.1技术的局限
受限于游戏程序和计算机科学的局限,玩家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仍然处处受到拘束,比如人与人的互动无法自由地使用语音而必须诉诸文字(角色的交互行为有限),无法进行与现实世界相当的大规模的集会(游戏优化有限);人与程序的互动无法实现智能沟通,NPC和玩家只能进行指定的应答等等,这会使得玩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无法完全沉浸,而容易“出戏”,跳出角色扮演的环境。
3.2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电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又确实可以带来超越现实世界的自我实现,进而导致对虚拟世界的沉迷,而如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是一个目前仍然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Jaakko Stenros, Tanja Sihvonen .(2020). Like Seeing Yourself in the Mirror? Solitary Role-Play as Performance and Pretend Play. http://gamestudies.org/2004/articles/stenros_sihvonen
[2] 黄少华,杨岚,梁梅明.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与人际互动——以《魔兽世界》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02):93-103.DOI:10.13885/j.issn.1000-2804.2015.02.013.
[3] 马旭东.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及其价值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49-52.
[4] 对FF14玩家社交互动行为的调查https://www.wjx.cn/report/110891639.aspx
密码:ff14ff14
[5] FF14种族小调查https://www.wjx.cn/report/51331472.aspx
[6] Stephanie Rennick, Seán Roberts.(2021).Improving video game conversations with trope-informed design. http://gamestudies.org/2103/articles/rennick_roberts
[7] 七海小镇B站官方号
https://space.bilibili.com/28241794?spm_id_from=333.788.b_765f7570696e666f.2
[8] 暂留之处酒馆微博
https://weibo.com/u/5497797932
[9] Square Enix. (2013).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PC, PS3, PS4, PS5]. Digital game directed by Naoki Yoshida, published by Square Enix.
[10] Owlcat Games.(2021). Pathfinder: Wrath of the Righteous[PC, PS4, Xbox One]. Digital game directed by Alexander Mishulin, published by META Publishing.
一寸照片链接
s2gv
复制
hide]
作者 21艺术与科学张蕴兮,猫耳帽子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