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代表我对游戏行业的看法。
说实话,我本来觉得游戏“行业”还离我很遥远,但晃眼一看已经大四,实习公司都找了第二家,也算半只脚已经踏进去了。
我始终乐于给自己贴上“创作者”的身份标签,这么着一是为了区分大厂行业内我所认为的那些披着做游戏幌子的商人,二是觉得这个称呼天然带着艺术气息,艺术家肯定都是创作者,而创作者最享受的莫过于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一直沉浸于这种身份的优越感是会变得逐渐听不得真话的,实诚的老范把一些大家心知肚明,但又隔着一层纱布的东西摆了上来敞开聊,给咱们盘清楚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他说的是“真话”,也点清楚了行业和象牙塔的区别。
讽刺的是,我觉得变成一个每天盯着日活、数据、留存率的策划对我而言很恶心,抽卡游戏很恶心,氪金手游很恶心,披着软色情搞文化输出也很恶心,但是大部分游戏行业的公司就是这样,甚至也可以说行业是很恶心的,而我正迈步向前进入这样的“恶心”当中。
行业上的事情
简单的把玩家和制作者进行一个二元区分,然后把游戏文化产业的现状都归结到玩家的审美能力低下才导致了制作者们的不思进取,这是个扯淡且不负责的结论。事实上,许多人其实对已经变成这样的大公司们依旧怀抱着微弱的期望(包括我),能把Epic收购的腾讯不能用UE5干出点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吗?(有,在星瞳那边,和游戏没关系),收了50亿大米的米哈游新项目能跳出来靠技术积累做点像女神异闻录一样的好活吗?(你敢说绝区零不会是一个氪金手游?),这么着比烂比下去,没想到竟然是网易打赢了比赛,永劫无间靠着“微创新”险胜一筹。
该死的,一个黑神话怎么够?
到底都是些什么人怀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在创作游戏?
个人上的事情
在b站发布一个游戏实机视频,取一个不明觉厉的名字,然后打上“独”“立”“游”“戏”四个大字,你就能收获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顺便也能收获无数对行业厂商们的拉踩,独立游戏才是现在的版本答案,诚然真的有不少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更多的情况是看见创作者们用一些粗糙的动画、模型,去描绘一个根本不可能靠独立游戏实现的3A大饼,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的梦想”,接着就继续追梦吧。
这就是个人的现状了,拥有资源的资本们考虑着怎么继续收割金钱,用根本就破损不堪的结构来构筑中国游戏行业似乎还可以的假象,顺便强调高概念的文化输出来包装自己贫瘠的内核(你狗屁文化!),然而没有技术力的独立创作者们却前仆后继地撞南墙,人人都知道这些东西99.99%不可能会实现,但千言万语最后还是变成了加油与鼓励,嘲讽腾讯和网易。
创作者们的事情
我遇到每一位行业内,想要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创作者们,我都会问他“你对现在打着古风文化的幌子,实则确是日本文化元素的东西有什么看法”,然而,失望的是,对我而言我遇到的回答者们的答案都惊人的相似:“不用管是不是,只用管像不像”,简而言之,根本就不用考虑考究细节的问题,这些到底也就是虚构的东西,只要看起来像就行了,再说了,日本人对唐代的文化传承不是比我们更好吗?(我听到这里心里一凉……)
这样的答案在我看来已经代表着态度上的消极了,我始终认为游戏文化行业的从业者需要承担一定的认知传播责任,玩家们不知道考究的细节,但不能代表创作者们就可以糊弄,把牌坊弄成鸟居的形状,遭到人们的质疑时就说:“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所以这是幻想的建筑!”我替你们羞愧。
拜托你们先把文化的理念搞清楚再来聊输不输出的事情。
当然,我在这里大言不惭地批判行业人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过于儿戏,可我自己肯定也说不上是有多深的研究,这就是矛盾的地方,我希望能有人做到这样的事情,我自己就可以偷懒,从创作者的身份换回玩家,感叹他们的用心良苦,所以我看到大足石刻,看到山西玉皇庙的星宿雕塑会感觉到震颤,对游戏科学的创作者们献上最深的尊敬。
2019302080242 卢烨